万科,又进行了一轮自我否定
2025-06-17 09:26:24 来源:房企观察网
万科,最需要谁?
我们需要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,那个曾经站在顶峰的万科,恐怕是回不来了。
至少,短期内是不会了。至于一年后,两年后,五年后,万科会变成什么样子,
或许,正慢慢的变清晰。
“活下去”高于一切
当你成功的时候,哪怕有些话说错了,也会被认为是对的。
相反,当你变得平庸、暗淡的时候,说了什么做了什么,都不会那么的被关注了。
资本市场上的万科,显得很平静,甚至有种被遗忘的冷淡感觉。最近的万科确实没有闲着,甚至干了一件卖自家股票的事情,这个情况实则非常的罕见。
2025年6月12日,万科A公告称,公司已完成首次A股库存股的出售,出售期间为2025年6月10日至6月12日。
出售的股份数量为72955992股,占万科总股本的比例为0.61%,出售所得资金总额约为4.79亿元(未扣除交易费用),成交最高价为6.72元/股,成交最低价为6.48元/股,成交均价为6.57元/股。
如果只看结果,万科的确是回笼了4.79个亿的现金。然而,实则是亏了近8个亿。来算一笔账,三年前回购的时候,万科耗资12.92亿元,以17.7元每股的均价,累计回购7295.6万股A股。
亏本的买卖,如今万科也要做了。同时,这4.79亿背后更折射出一个现实:万科目前的股价很难说有太多的价值了,如果未来可期,并不会急于抛售,更何况是一种打骨折的价格卖了。
这只能表明,万科的确非常的着急,也非常的缺钱,否则原本卖一个多月的时间,结果3天就清仓出货了。
当然,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的出售,是三年前就确定的事情。按照原计划,万科A回购的股份将全部用于出售,公司如未能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36个月内实施上述用途,未使用部分将履行相关程序予以注销。
很明显,万科不在考虑当前的股价以及市场感受,如今能做的只是,在合理范围之内,能变现的就抓紧变现,毕竟万科不能一直依靠大股东输血。
但是没有大股东的帮忙,万科是很难度过当下的危机。据媒体统计,万科大股东今年以来已经第5次向万科提供低息借款,最近的是一次2025年6月6日晚,金额是不超过30亿元,算上前4笔累计近150亿元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万科拥有境内债券余额共388.51亿元,一年内到期或行权的债券规模达278.57亿元,占比71.8%。其中,2025年7月将是偿债高峰,按行权计约62.63亿元境内债将到期;境外债方面,公司债券余额达13.7亿美元,一年内到期的债务规模0.7亿美元。
在面对真正的活下去考验时刻,万科显然已经顾不上太多东西了。
万科不回应,王石回不来
万科目前的处境非常的微妙,同时除了上市公司的常规公告之外,很少做出公开回应。哪怕是“自家人”王石,也没见到对外的呼应的说法。
哪怕是市场一度认为,74岁的万科创始人要回来打卡上班了。王石先是在朋友圈啊了发布长文表示,在外界看来,王石就是万科,万科就是王石。我认可:万科是我创建的、制度是我建立的、团队是我培养的、接班人是我选择的。岂能推卸对万科因(应)尽的责任呢?!
王石表示,正在尝试和万科的决策层建立畅通的联系,为万科的平稳过渡,为保护广大投资者/万科合作伙伴/13万员工的福祉而尽所能。
尽管说外界一片的猜测声音传来,但万科却一个字没有呼应。
闲不住的王石,最近又谈及了万科。
6月10日的一次活动中,王石在演讲中提及万科。其表示,尽管万科经营管理上出了大问题,但在绿色低碳方面,万科仍是标杆,走在前面的。“我相信,大股东的积极介入和改组董事会是及时和必要的。万科会重整旗鼓,在房地产市场上继续走在前面。”
王石与万科,还会走到一起吗?答案是非常的难。因为,巨变中的万科,正在一步步改变,甚至要做出公司章程的调整,尽管是草案,但从中也能发现众多的变化。
比如第一百一十七条就提到了,董事会由十一名董事组成,设董事长一人,可以设副董事长一至二人。
这意味着万科不会再有董事会主席一职,至于王石的荣誉主席是否会改变,还不得而知。
多年前,辞去万科董事会主席一职后,王石便被万科董事会委任为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。2017年6月30日,彼时的万科董事会审议通过《关于委任王石先生为董事会名誉主席的议案》。上述议案指出,为充分肯定王石过去33年对公司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,经审议,董事会委任王石为董事会名誉主席。作为名誉主席,王石并非本公司之董事、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,不参与公司治理。
放眼当下,从管理架构来看,最大的看点无非是郁亮等前高管团队,还能占据董事会多少名额,目前来看,这是个困难的事情。
万科,最需要谁?
尽管王石再一次的喊话万科,但没有收到回应,那至少表明,这并非最优的逻辑。毕竟,无论是王石、还以郁亮,都很难保证在他们的带领下能够走出困境。
从今年的万科内部人员变动来看,职业经经理人时代是告一段落了,国资将主导公司管理。
2025年1月27日下午,万科召开董事会会议,调整充实管理团队。会议选举辛杰为公司董事会主席。因工作调整,郁亮辞去万科董事会主席职务,继续留任董事。
2月5日,万科内部发文宣布多位高管人事任命,新任管理层均具深圳国资背景,覆盖财务、战略、法务、开发等集团核心部门及北京、华东区域一把手。
市场的变化是一方面,核心还在于人的管理。假如万科需要一名强援,那不得不说,需要类似于稻盛和夫类型的强人。
稻盛和夫,最直观的成功在于,当时在金融危机造成大批企业利润下滑的情形下,稻盛和夫的企业销售额不降反升,尤其是京瓷集团,曾经冲破了两次石油危机、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泡沫危机,创造了50年从未亏损的奇迹。
此外,他还临危受命,成功拯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。后来,这家公司得以重续辉煌。
万科,等待它的又会是什么?是拯救?还是推倒重来?